銅雕(Bronze);72x45x36 cm

沉思者
The Thinker

《沉思者》,羅丹塑造了一個男子,坐在石頭上低頭沉思,俯看著芸芸眾生。這個男子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支撐著下巴,好像陷入深沉的思考裡,他在沉思,象徵羅丹一生漫長而永無止盡的思緒糾結與人性思考,彷彿表達了思索是人類在承受苦難中唯一自我求贖的機會。

《沉思者》是一名充滿力量的男子,肌肉健壯、飽滿,但是羅丹讓我們看到人的存在價值,並不只是肉體,而是思考,有思考才有文明。羅丹思考的人性價值,使《沉思者》成為20世紀人類的象徵,日本、美國、歐洲,許多的公園,許多大學校園,許多圖書館的門口,許多的廣場都有羅丹的《沉思者》,《沉思者》成為符號,提醒我們生命的存在價值,象徵著一個城市、一個校園、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人性思考的深度。羅丹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安靜下來思考,《沉思者》是但丁,是羅丹,同時也是我們每一個自己。


銅雕(Bronze);67x86x43 cm

永恆的春天
Eternal Spring

羅丹在1884年後,以『永恆』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雕塑。羅丹創造了一對陶醉深吻的男女,兩人緊緊相擁,男子俯身親吻女子,女子迎接男子深情的愛,男子左手臂張開飛揚在空中,好像是飛翔的翅膀,左腳提高,正手舞足蹈,他太歡心喜悅了,好像快樂幸福到要飛起來一樣。男子的右手環抱著一名美麗的女子,女子左手搭在男子肩膀上,整個身體往後仰,雙腳半跪在地上,身體卻好像被男子抱著,陶醉在愛的幸福中,兩個人好像一起要飛到天上去了。

羅丹在1883年認識了19歲的卡蜜兒,卡蜜兒是羅丹的學生、模特兒、同時又是愛人。當時,羅丹已經43歲,這一次激情又深沉的戀愛,明顯影響羅丹的創作,他在想,人類永恆的愛情主題裡,能不能找到一種動人的美,他想把這種美,塑造成永恆的雕塑。西方的雕塑藝術從希臘開始一直有愛情的主題,歌頌人類在深情愛戀中肉體上與精神上達到的菁華,羅丹繼承了這個傳統,使我們看到在愛情中生命可以如此完美,成為永遠不會消失的永恆的春天。


銅雕(Bronze);87x51x55 cm


The Kiss

諾如今舉世聞名的「吻」最初創作於1886年,靈感啟迪於卡蜜兒。作品為加強戀人座像的整體感,將坐像的下半部簡化融入基座,以極為古典的寫實手法雕刻而成細膩、優雅的肌體和姿態,引起極為生動的光影效果。

羅丹-20世紀帶領雕塑進入現代的偉大雕塑家。生於巴黎,偏愛人物造型、情感及動作的刻劃,晚年創作靈感多得自舞蹈。1879至1882年,著手裝飾藝術博物館巨作「地獄之門」,打破工整的結構,表現浪漫主義式的紊亂。其中將近200件塑像成為獨立作品的基礎,如「沉思者」、「吻」等最為著名。


銅雕(Bronze);136x96x66 cm

勝利女神的詩篇
Victoire en Chantant

法裔美籍雕塑大師阿曼於其臨終前創作了這件《勝利女神的詩篇》,作品線條優美流暢,樂器與女神形體的融合,道出阿曼一生藝術的成就、執著與熱愛﹔是在他生命尾聲燃燒一切心力的曠世鉅作。

融合著動感與時代感的《勝利女神的詩篇》,是以羅福宮三寶之一的勝利女神像做為原模進行建造,具有深厚的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阿曼將女神像切割,並與大提琴結合,賦予了古典藝術現代性的新意﹔勝利女神的雙翼在振翅高飛的剎那,衣襟向後飄揚,那縷縷的摺痕,羽毛上流暢的線條,酣暢淋漓地表現出勝利在握的自信及飛翔帶來的速度感,作品亦將時空指向未來,其意義穿透過去、現在、未來,呈現特有的人文精神和創造力量。


銅雕(Bronze);150x80x45 cm

大提琴與維納斯的結合
Venus au Violocelle bois

60年代阿曼曾以鉅砍、燃燒的方式,將鋼琴或弦樂分解後,再和諧的集合積聚成一雕塑作品,藉以闡釋他對音樂與藝術創作的獨特看法。

1961年時阿曼即創作以樂器為媒材的”憤怒”(Colere)系列,他甚至曾在NBC所拍攝的新聞紀錄片中當著攝影機前,將一低音大提琴粉碎,並立即創作成如今著名的《NBC風暴(NBC Rage) 》。於《大提琴與維納斯的結合》(Colere de Violoncelles)阿曼將青銅維納斯,以切割的手法分離並細膩的將女神與琴身交錯疊放,形成交織的繽紛的面貌,如美神維納斯正演奏優美令人陶醉的旋律,跳躍的音符隨著被解析的提琴,擴散於空氣中。在阿曼的巧思下,雕塑藝術可傳達的不僅是視覺的美感,更包含了聽覺上的冥想。


銅雕(Bronze)120x55x70 cm

大象與樂器的結合
L’elephant Aux Instruments

大象在東方的古文明中一直象徵著原始生命的起源,牠在古老的印度教中更具特別的神話意義。於聯合國所列的世界遺跡,柬埔寨的古神廟中即有許多關於大象的浮雕,象曾是古柬埔寨人的座騎。而在古中國文明中,象更被人化為太平盛世的象徵(太平有象),在南京明朝寢宮前,兩旁排列的石雕中即有大象。

80年代中葉阿曼喜將青銅鑄造而成的希臘神像分解,並與被切割的樂器結合。但有時他也將分割後的青銅樂器與被分解的動物銅雕結合,而形成阿曼雕塑的另一註冊商標。阿曼再次巧妙地運用數量的集積,造成視覺的震撼,也因此改變了大象與樂器原有的本質:行進中的大象因切割與再次集積後,更具”萬象奔馳”的動態感;音樂帶入藝術領域,於當代藝術中阿曼獨一無二的風格,的確是無人可及。


銅雕(Bronze);94x48x62 cm

母愛
Maternity

李元亨,與朱德群皆為當代旅法最傑出的華裔藝術家之一。本件雕塑作品《母愛》,於1984年獲得法國藝術家沙龍銀牌獎。

母子為其從事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或許以此種對象更能散發人性與生命的成長與延續。而作品的主題環繞著少女、母女之情以及優美之風景,目的在於藉此表現人間美好和平的一面,由此消弭人世之黑暗與陰霾,從而追求人性深層面之真、善、美。


牛樟木(Stout Campho);45x35x30 cm

母與女
Mother and Daughter

康木祥,為知名三義木雕大師,也是亞洲大學駐校藝術家之一,並廣受邀國內、外各大展覽邀請展出。其作品以愛與包容為風格,而「作品即做人,做人看作品」則是康木祥先生為人稱道的創作理念。

本件木雕作品《母與女》,為康木祥大師受邀於亞洲大學8週年校慶現場表演之木雕創作。與一般雕刻創作不同的是,先思考木頭的形與意念,並以木頭現有流線的線條尋找靈感,短時間內即席創作展現質樸、自然的一面,掌握人物的神韻、表情,呈現栩栩如生的木雕藝術品。

 


校園藝術品

楊英風
Yuyu Yang

不銹鋼;400x330x150 cm

鳳凌霄漢
Phoenix Scales the Heavens

鳳凰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靈禽瑞鳥,象徵中國人對於超然理想境界的神往;在中國思想中,龍是萬變力量之源,鳳則是太平祥和的挺現;傳說中鳳擇「至德之世」而降,唯有太平之世才能一賭神鳥的芳蹤,似乎一切真善美,均是乘著鳳翼翩然而來。「鳳凌霄漢」由開展出的羽翼成熟穩健,翔凌霄漢的鳳凰,簡潔有力的五道鋼片精準有緻的合為一隻凌霄展翼的鳳凰。展翼飛翔的鳳凰予人光彩耀目、神采飛揚的形象,象徵著以智慧迎向未來,開創無限生機,及繁榮盛世的永續經營。


楊英風
Yuyu Yang

不銹鋼;100x125x70 cm

鳳凰來儀
Advent of the Phoenix

鳳凰象徵中國人對於超然的理想境界的神往;在中國思想中,鳳是太平祥和的挺現;傳說中鳳擇「至德之世」而降,唯有太平之世才能一睹中國人最喜愛的瑞鳥芳蹤,似乎一切真善美均是乘著鳳翼翩然而來。「鳳凰來儀」為楊英風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為中華民國館的景觀而創作。高七公尺、寬九公尺、以鋼鐵為材料塗大紅為主色彩的鳳凰,使用了現代機械線條,留下不平滑而以自然、自由造型,使得幾何圖形變得柔和。


楊英風
Yuyu Yang

銅質(Bronze);165x242x86 cm

鳳凰來儀
Advent of the Phoenix

鳳凰象徵中國人對於超然的理想境界的神往;在中國思想中,鳳是太平祥和的挺現。「鳳凰來儀」為楊英風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的景觀而創作。傳說中鳳擇「至德之世」而降,唯有太平之世才能一睹中國人最喜愛的瑞鳥芳蹤,似乎一切真善美均是乘著鳳翼翩然而來。


楊英風
Yuyu Yang

銅質(Bronze);360x180x150 cm

有容乃大
Evolution

花蓮太魯閣壯闊奇險的千巖萬壑,深深地撼動著楊英風,這山川之美不僅蘊容了自然氣勢,更象徵中華民族性格的生命韌度,於是創作出以京劇水袖舞動的景象結合山川之美且具獨特性的抽象雕塑山水作品。自然地理的宏偉景觀,與歷史人文的深奧精遠,看似對立,實無不被中華文化吸收和包容,從而造就出「有容乃大」的恢弘氣象。

“與牛共享”是件樸實且帶有趣味性的懷念鄉土作品,小女孩悠哉地坐在牛背上,表現人與物種間親密的情感及農家生活悠閒自然的一面。觀者可與小女孩一同坐在牛背上,過去台灣農村時期的生活情景,透過景象重現;讓我們在懷念過去之際,也更加珍惜如今豐足的生活。


王秀杞
Hsiu-Chi Wang

銅質(Bronze);190x64x86 cm

牧童
Enjoy with A Bull

“與牛共享”是件樸實且帶有趣味性的懷念鄉土作品,小女孩悠哉地坐在牛背上,表現人與物種間親密的情感及農家生活悠閒自然的一面。觀者可與小女孩一同坐在牛背上,過去台灣農村時期的生活情景,透過景象重現;讓我們在懷念過去之際,也更加珍惜如今豐足的生活。


余燈銓

銅質(Bronze)

花樣年華
Teenager

今夜,雲淡風輕;窗外,花好月圓;蛙鳴,鳥叫;好一個如詩如畫的月夜;荳蔻的年華,青春的年少;夢想著希望與未來。


陳尚平
Shang-Ping Chen

銅質(Bronze);360x540x100 cm

在快樂之島
In the Isle of Happiness

“在快樂之島”猶如一首田園交響曲,呈現三人行必有我師之寓意。作者藉由此主題,捕捉並追憶童年時光,描繪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生活經驗與情感等關係,此外,刻意將三個孩童腳下的土地作成台灣島的形狀,並取名快樂之島,藉此歌頌台灣精神生活的富足。


陳國華

景觀雕塑

生命
Life

 

 


陳齊川

F.R.P塑鋼

闔家如意

以漢字草書之”一筆如意”幻化為立體雕塑並融入母子造型,在圓融婉轉的手法中,刻劃抽象的圓滿如意之美。

 


Copyright © 2012 Asia University,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